2021年的秋天,40岁的刘女士在洗澡时,无意间摸到左乳有个小硬块。它不痛、不肿、也没有皮肤改变,她以为只是“乳腺增生”,没放在心上。
直到几个月后,这个小硬块还在。2022年3月,她在当地医院做检查,被告知结果是“BI-RADS ⅣC类”,提示恶性可能极高。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Ⅱ级,并且左腋窝淋巴结已有转移。
那一刻,她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。
转入我院后,PET-CT和MRI显示肿瘤位于左乳下部,已侵犯至乳头区。免疫组化结果揭示——雌激素受体(ER)阴性、孕激素受体(PR)阴性、HER2阴性,即“三阴性乳腺癌(TNBC)”。这种类型的乳腺癌侵袭性强,复发风险高,缺乏内分泌或靶向药物可用,传统上只能依靠化疗。
进一步的检测显示,刘女士的PD-L1表达较低,肿瘤微环境呈“免疫阻隔型”,理论上属于对免疫药物反应较差的一类。但团队仍然决定尝试免疫联合化疗,希望能借助“双机制”突破困境。
2022年3月,刘女士开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+ 顺铂 + 替雷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,每三周一疗程。前两个疗程,她经历了脱发、恶心、疲倦,但始终坚持:“只要还有希望,我就继续。”到第四个疗程时,影像复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,评估为部分缓解(PR)。继续完成六个疗程后,2022年9月她接受左乳改良根治术。
展开剩余72%术后病理结果令人振奋——“瘤床纤维化、坏死,无癌细胞残留;腋窝淋巴结(0/15)无转移。”这是乳腺癌治疗中的理想结果——病理完全缓解(pCR)。
术后,她继续接受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。2023年复查CT仍显示完全缓解,至今未见复发。
刘女士的成功,并非偶然,而是多个关键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三阴性乳腺癌之所以难治,是因为缺乏可靶向的治疗通路。但近年来,科学家发现,化疗与免疫治疗并非各唱各调,而是可以协奏。化疗不仅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,还能“打通”肿瘤微环境,让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。免疫治疗(如替雷利珠单抗)通过阻断PD-1/PD-L1通路,使T细胞“解除刹车”,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。两者的配合,就像一场“内外夹击”:化疗打开防线,免疫疗法完成清除。
过往研究显示,三阴性乳腺癌接受标准新辅助化疗(蒽环类+紫杉类)时,pCR 通常约 30%–40%;近两年基于多项随机研究与荟萃分析的证据显示,在化疗基础上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显著提高 pCR(典型方案达 60% 以上),并进一步带来事件无进展和总体生存的长期获益。
刘女士的治疗方案——白蛋白紫杉醇+顺铂+替雷利珠单抗——正是兼顾杀伤力与免疫激活的组合,在中国人群中已有较好临床数据支撑。
刘女士在手术前先进行6个周期的化免联合治疗,这一策略称为新辅助治疗。与“先手术再化疗”不同,它能提前杀灭可能已播散的微小病灶,同时为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。事实证明,术后病理显示“瘤床纤维化、无残留”,说明肿瘤在术前已被彻底清除,这大大降低了复发风险。
在第四个疗程时,团队通过影像学评估明确她已部分缓解(PR),说明治疗方向正确,因而决定维持原方案而非盲目更换药物。这种科学监测与动态决策,避免了治疗“走弯路”,也防止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。
肿瘤治疗是一场长跑。刘女士在化疗带来的脱发、乏力、免疫副反应中依旧坚持每次按时治疗。她积极配合复查,保持良好的作息与营养状态,为免疫系统恢复提供了“内助力”。临床上,这种高依从性往往是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的隐性关键。
刘女士的经历再次验证:即使是三阴性乳腺癌,只要治疗路径设计科学、执行严格、配合良好,也能获得理想结局。
参考文献:
Schmid P, Cortes J, Dent R, McArthur H, Pusztai L, Kümmel S, Denkert C, Park YH, Hui R, Harbeck N, Takahashi M, Im SA, Untch M, Fasching PA, Mouret-Reynier MA, Foukakis T, Ferreira M, Cardoso F, Zhou X, Karantza V, Tryfonidis K, Aktan G, O'Shaughnessy J; KEYNOTE-522 Investigators. Overall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-Stage Triple-Negative Breast Cancer. N Engl J Med. 2024 Nov 28;391(21):1981-1991. doi: 10.1056/NEJMoa2409932. Epub 2024 Sep 15. PMID: 39282906.
Lytvynova O M, Jwayyed J, Awada H, et al. Real life data of KEYNOTE 522: The Cleveland Clinic experience[J]. 2024.
发布于:广东省联华证券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